再一次引發全民偵探游戲! 連日來,圍繞所謂“偶遇帖”,不同圍觀者從各個角度切入,大膽猜想、小心求證直至蓋棺定論,當真好不熱鬧。就這樣,“官員撿垃圾”的環保親民之舉,淪為“陰謀和反陰謀”的輿論拉鋸。
  顯而易見,“偶遇體”正面臨信任危機。這一方面是因為,此類舉動曾一度充斥著策劃、操控、擺拍;另一方面,雷同的橋段太多太濫。在此語境內,無論“劉捷書記撿垃圾”是否存疑,都會被網友下意識解讀成作秀炒作——這種先入為主的“偏見”,會找到各種證據來支撐自身的判斷。
  微博“劉捷書記撿垃圾”深陷信任漩渦,實則傳遞了一種普遍性的困境:當政府部門傳統的形象包裝套路趨於失效,轉而借助網絡平臺樹立形象時,往往因為網絡與生俱來的反權威、反說教傾向而事與願違——事實上,所謂“偶遇帖”既髮端於民間,就應任其在網絡自發發酵、傳播。官微的倉促介入,只會給人以懷疑的“藉口”。
  在報道官員行蹤、理念之時,眾多官微所秉持的,還仍是傳統的“硬灌輸”路數,不僅難以實現既定的傳播目標,甚至會成為眾人圍觀調侃的對象……線下所慣行的告知式、喊話式的報道路數,一旦全盤搬移到線上空間,很可能變得滑稽可笑。@新餘發佈 的事例再一次證明,官員在網絡上謀求更大的存在感與更正面的形象,必須先適應網絡的思考和表達方式。(四川 然玉)  (原標題:“偶遇體”屢遭質疑 信任危機怎麼破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z99zzkd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